首页 每日报道 金融资讯 查看内容

深圳“恶补”民生短板,4年新增三甲医院15家、基础学位近65万个

2024-9-7 10:19| 发布者: 孤浪娇喘| 查看: 948 |原作者: 孤浪娇喘

摘要: 2023年深圳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共计3310亿元,其中教育和卫生健康支出占到近一半。

9月4日,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举行"三甲"揭牌仪式。至此,深圳市的三甲医院总数达到33家,接近太原、济南、重庆的水平;"十四五"以来新增15家,成为同期全国新增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深圳还大力增加基础教育学位,通过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近4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近65万个,相当于一个约300万人口城市全市的基础教育规模。

作为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均位居国内一线的超大城市,深圳的基本医疗、教育供给水平却长期为人所诟病。主要体现便是三甲医院数量与城市体量严重不匹配,基础教育学位长期紧缺,老百姓看病、上学多有不易。

为了补长这两大民生短板,深圳市进行了多方努力,尤其在财政投入上可谓下了"血本"。拿2023年来说,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共计3310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001.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19.1亿元,两项合计占到民生支出的近一半。

目前来看,这些付出已取得显著成效,深圳的医疗、教育实力得到持续加强,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同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这对于深圳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甲医院数量9年翻3倍

2015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达1138万人,三甲医院数量则仅为10家。这一水平不仅远逊于其他千万人口规模城市,也不如许多人口规模百万级的地级市。

导致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城市配套资源规划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和人口规模膨胀的速度。深层次原因则跟深圳城市行政等级不高、户籍人口数量偏少有关。而在我国,这两项因素是公立医院规划建设的主要考虑依据。

目前,深圳为副省级城市,在它前面有四大直辖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2015年,深圳户籍人口3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仅为31.2%。经过多年努力,至去年末,这一比重也仅提高至34.1%(常住人口1779.01万人,户籍人口606.14万人)。

但形势所迫,深圳必须要以超常规速度提升自己的医疗卫生实力,快速增加各类医疗机构数量。

2021年深圳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材料显示,"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深圳政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截至2020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名,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0%、65%、47%。这一年,深圳全市的卫生健康支出达到440.5亿元,增长31.3%,三甲医院数量增至18家。

上述会议提出,深圳将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到2025年,床位总数要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名,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其中三甲医院总数超过26家,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00家以上;建成2家国内领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争取有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

最近3年,深圳“补课”医疗卫生投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去年,深圳新开工建设13个医院项目,建成10个;新增床位5500张,全市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新增社康机构45家,新增全科医生1629人,全科医生总数超过1万人。数量扩张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在2023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跃居全国第38名,9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4家专科医院进入全国同类10强。对深圳而言,这可谓重大进步。

经过持续多年的快速强基扩容,截至目前,深圳已经建成56家三级医院、926家社康中心,"十四五"以来新增15家三甲医院,初步确立"顶天立地"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根据规划,今年深圳将完成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改扩建一期、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项目,推动至少7个完工项目尽快投入使用,新增床位8000张以上;新增社康机构35家、全科医生500人以上。

不过,深圳的整体医疗卫生实力仍然跟市民期待有差距。比如,每百万人拥有三甲医院数量低于许多超大、特大城市,高水平医院数量也不多。在业内权威的"复旦全国医院百强榜(2022)"中,深圳只有市人民医院排名全国第98位、市第三人民医院排在第100位。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十四五"的下半段,深圳将优化完善卫生健康发展策略,从"打基础、保供给"转向"建高地、提质量"。

实施"百万学位攻坚计划"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深圳迎来一批新改扩建学校集中交付并投入使用,新增基础教育学位9万个,全年将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这是深圳政府最近几年例行献给市民的"民生大礼包"之一,源于一项堪称"教育超级工程"的"百万学位攻坚计划"。

对深圳而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扩充基础教育学位的紧迫性,在某种程度上比增加三甲医院更强。深圳政府办教育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官方数据显示,从十八大召开到2020年,深圳累计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64.1万个,新增学位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基础教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2400亿元,年均增长近21%。但在人口流入数量持续高位增长的情况下,新增学位始终难以满足需求,市民呼声强烈。

面对巨大的学位压力,2020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百万学位攻坚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新增幼儿园学位14.5万个,加上当时正在建设的新建公办普高学位9.7万个,合计新增基础教育学位接近一百万个。计划完成后,全市公办义务教育总规模将接近翻番。其中,新增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将达"十三五"时期的3倍。

深圳的财政实力雄厚,按理多建些学校并不难,但为何建设速度长期跟不上需求?这跟深圳的土地资源紧张关系极大。深圳在全国千万级人口城市中面积最小,大约只有广州的1/4,不到上海的1/3、北京的1/8。而人口密度越高,教育用地和土地资源的矛盾无疑越突出。同时,深圳的城中村较多,很多教育用地整备难度大,成本高。这两大原因导致新建、扩建学校进度缓慢。

《实施意见》要求举全市之力来协同推进这项宏大计划,明确了编制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健全居住区配套学位建设保障机制等任务。《实施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学位建设联合审查制度,配套教育设施必须和居住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独立竣工验收、无偿移交政府。

《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三个不予":对不能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教育设施布局要求的居住项目,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对规划教育设施用地没有达到建设条件的居住区,不予供给居住项目建设用地;对片区内规划教育设施未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居住区,片区内居住项目不予通过联合验收。

2021年是"百万学位攻坚计划"的开局之年,这年秋季开学时,深圳全市共有130所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约12万个,新增学位数再次领跑全国。2022年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6万个。2023成绩与2022年相当。

今年全年,深圳计划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0所以上,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据官方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百万学位攻坚计划"已完成大半,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4.4万个,跑出了基础教育学位扩容的"深圳速度"。按照目前进度,如期完成整个计划几无悬念。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新增学位规划方案是基于人口变化趋势综合测算后制定的,并且考虑了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及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2025年后,根据各学段入学适龄人口变化情况,深圳将出台基础教育学段调整工作指引,允许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适时调整办学学段,避免区域学位供给不均衡问题。

在扩容基础教育数量的同时,深圳也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其中一个做法是,通过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深圳将组建80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实现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在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大学区优先布点优质学校,并将大学区内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此外,还将推动1~2个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分享至:
| 收藏

Archiver|小黑屋|菲柬无忧网

GMT+8, 2024-9-17 02:52 , Processed in 0.012330 second(s), 17 queries .

© 2013-2021